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热爱生活的农村人”,也可以有舞台

翛然 光明日报 2022-08-03
 
文 | 翛然
 
从普通的农村青年到炙手可热的网红,要用多久?辽宁营口张同学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——不到两个月吸粉千万

 
张同学以第一视角代入,从起床如厕到洗漱喂鸡,从买菜做饭到与友人小酌,这样一份农村单身男青年的生活流水账,怎么就迅猛火“出圈”?
 
于是,大批民间高手纷纷登场,张同学的作品被拆解研究,甚至有人统计其7分钟短视频运镜次数竟达185次,分镜平均镜头时长仅2.26秒。
 
“非专业人士所不能”,专业的剪辑手法,成为网友们怀疑张同学背后有团队的有力证据。张同学只好出一期视频揭秘“自己”,称视频从内容脚本、拍摄到剪辑,都是由他一人完成,并且当场示范拍摄手法。

 
即便张同学“现身说法”,仍有不少人选择不相信,“有没有团队不得而知,但他的拍摄手法和蒙太奇运用绝对不是一个‘热爱生活的农村人’能做得出来的”。
 
幕后有团队还是有投资,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,人们也没必要那么在意,张同学是本能否认还是有所顾虑,尚不得而知。而可以确定的是,乡村生活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,并不取决于是不是“一个人的好莱坞”。
 
无论是再造“田园生活”的李子柒,还是年代感浓厚的东北乡村,其镜头呈现的都是与城市生活迥异的生活状态和节奏,满足了人们的田园之思,给予了观众一种替代性的心理满足。
 
如果说李子柒的短视频从视觉、心理和审美等不同层次“按摩”焦虑中的观众,激活和唤醒了人们对业已消逝的古代农耕生活之情感,那么张同学镜头呈现的火炕、大灶台、过时的家具乃至旱厕,看起来并不是多么值得怀念的“美好”。

 
事实上,专注于“小叙事”的“土味”视频,才真正摆脱了刻意赋予生活以某种目的的束缚,也不再执着于诠释生活的意义。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“自然”呈现,虽无深度意涵,却有自己的美学原理,凸显的则是乡村社会弥散的人情味,以及农民在单调且平凡的乡村生活中的乐观精神。
 
但是在镜头后面,那来自现代文明社会的“他者”目光审视乡村时,难免天然带着某种二元思想,朴素、真实、简单、拒绝团队俨然成为一种乡村的标签,这些强加于乡村的“刻板印象”,无疑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文化的发展。
 
人们不会苛责李子柒的“古风世界”的真实性,但却会挑剔张同学的“这个农村假不假”,潜台词就是“普通农村青年不会掌握如此专业的技术”、“如果有团队,这就不是他的生活,就是包装出来的,就是欺骗粉丝。”
 
从乡村视频出圈,到网上大范围的模仿和讨论,再到争议、猜测与当事人回应,使得乡村题材的短视频再次成为现象级的舆论焦点。这些舆论背后却暗含根深蒂固的“歧视”。
 
乡土文化自有其生命力,艺术创作也不该有城乡二元的分野。如果说在上世纪贫穷、落后的乡村被想象成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清扫的障碍;那么当下现代化的乡村已然应该拥有与城市平等对话的主体性地位,而不是沦为消费社会的一种“视觉奇观”。
 
镜头中的乡村究竟是该保留本色,还是回归传统,乃至彰显现代性,其真正内核都无法脱离乡村中的人,而人和人性又与身处何种环境并无不同。至于艺术创作中,是“团队大片”还是“个人操刀”,又何必那么在意?
 
毕竟,扑面而来的热烈的生活气息才是制胜法宝,才是人们需要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寄托。 


敦煌特展,为何“年度必看”?

网络文学火了,下一步呢?

农民工和海德格尔,突兀吗?

蜂花爆火,然后呢?

买不买,是个问题



文字翛然

栏目主持人:张永群

责编:王子墨

编辑:朱晓帆 常莹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